李周:淡淡的日子淡淡地过

  近段时间身体不很舒适,从医院回来一直圈在家里,晨晚锻炼都成了追忆和期待。这样也好,在疫情反复的非常时期,待在家里既安全又算为防疫作了贡献。没事可做,读书、看手机就成为日常——倒还算充实,时间在书页或屏幕上悄悄流过,也没感到难熬和苦闷。大概这就是阅读学习的好处吧。

  我看手机是有规律的,起床前看一会儿,吃饭时及饭后看一会儿,一天不超过三小时,其余时间多以看书为主。

  每天早上,睁开惺忪的眼睛,便拿过手机,先刷信息,看看单位的群有没有通知,小区的群里有哪些信息,再浏览一下朋友圈,最后看百度,关注一下我们的奥运得奖情况。大约半小时过后便起床,在屋里轻轻活动活动,倒茶,冷茶,吃药,准备早饭。

  早饭及饭后便是看《同步悦读》交流群的时间,读一读各位文友的文章,看一看大家对文章的评论。群里有很多省作协会员,也常发像石楠、潘小平等知名作家的文章。有些文友虽默默无闻,但出口也是妙语连珠,足见其博闻广识满腹经纶的了。所以群中推出的文章皆很优美,更不乏大伽们的神评妙论。这个群就像精神的游乐园,无论是读文章还是看评论,抑或看对话聊天都有所受益,身心舒畅。

  因为要保护视力的缘故,我大部分时间都在看纸质书。像今天上午,我先是摸过一本唐诗,因偏爱那“秀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的李白,总是好先读李白的诗,沉浸于他那酒入豪肠酿成的月光,心情很是舒爽;感受到那三分酒水啸成的剑气,顿生豪情万丈。但又不解于他既能“天子呼来不上船”,有“安得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硬气,又怎会写出“云想衣裳花想容”的马屁诗三首?疑惑于他既然喜击剑任侠又为什么要到处干谒投帖钻进樊笼?还有,他天天游览、醉酒,那斗酒诗百篇的不竭才气何以为继?李白真是个迷,也许他就是上天谪贬的仙人吧。

  美酒,成就了李白的诗;李白的诗,比美酒更醇香。

  下午翻到了杜牧的《赠别》。李白唐初,杜牧晚唐,这相差百十岁的两位著名诗人该有怎样相同的际遇及不同的命运呢?我没看到过他们的传记,只从他们的简介和诗作来看,他们都很自负,皆有“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志向,但遗憾的是他们一生仕途皆不得意。而不同的是李白把失意埋进酒里,豪饮狂舞,失意而不绝望;杜牧把失意埋进了裙钗,沉溺于酒色不能自拔。且看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花。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早些年不知道这首诗背后的故事,只感觉这诗写的好清新,语句多美啊,小姑娘甜美可人的模样呼之欲出。现在再读这首诗,我似乎看到了诗人那涎水欲流,目光直呆呆的样子。后两句“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信息量真大,顷刻间诗人就把小姑娘和整个扬州的青楼女子作了比较——无人及她。比的什么呢?估计一定不是比端庄高贵,否则太讽刺。沉陷于酒色中的才子心思只能由人自由臆想去了。我不明白唐代文人狎妓为何是正常的风气,但放到现在,对一个十三岁的女孩想入非非绝对被人所唾弃。好在诗人是动了真情,愿意再等十年。虽如此,仍不能彻底洗白杜才子的内心污秽,认为其“思无邪,”有诗可旁证推敲——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楚腰纤细掌中轻,”你品,细细品,“楚腰纤细”是视觉呢还是触觉呢?结合全句,有没有这样一种画面生成:手揽盈盈一握的细腰入怀,俯身托在胸前……总之,醉生梦死的扬州十年(实无十年),杜牧不知阅尽多少女子,要在青楼赢得喜爱,有幸留名,那得花去多少银子,陪尽多少感情啊,一个沉溺在脂粉堆里的男子见到能令自己心动的女人,内心会生出啥高尚的想法吗?我不齿!不管他有怎样的不得已,排遣忧愤毕竟不只有狎妓买醉一种形式。有人说,唐代诗人的风流,一半给了酒,一半给了女人。而杜牧正是如此。

  兴、衰、悲、乐、忧、思……读诗,穿越时空,融入诗人情感之中,体验无比丰富美妙的内心世界,不亦乐乎?

  光线一点点暗下,夜幕已悄悄挂起,没感到这一天多长,也没觉得这一天很短,书页的缝隙恰好够时间从容地流过。虽然被孤身圈在家里,但有群里这么多文友能畅聊,有书中那么多有趣的灵魂可沟通,平平淡淡的日子倒也不缺情趣,若间或泡上一杯香茗慢品着,岂不把读书的日子滋润得更舒服?

  像这样,淡淡的日子淡淡地过不也是一种幸福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