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训洋:“同步”的温度

“同步”的温度

  ■ 施训洋

  2019年的11月,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在朋友圈读到一篇来自《同步悦读》的美文,很自然地加了“关注”。那时,我已经在其它平台发过一些文章,便有一种说不出的自信和冲动,随即给“同步”投了一篇,并加了总编微信。

  11月4日晚上,总编通过了我的好友请求,我们有了第一次互动,很简短。我发:“老师好,多有打搅。”总编回复:“你好。”

  出于新奇,更多地是一种说不出的心理,总希望投出去的文字能在第一时间推出。11月5日中午,我便急吼吼地给总编发了一条信息:“老师好,昨晚发了一篇拙文《话说旅游》,请斧正。安徽合肥施训洋。”隔了几分钟,总编回复:“好的,晚点细读后与你交流。”

  我以为不过是客套话而已,没想到晚上8点,总编发来信息:“你好,你加下我们薛玉玉编辑的微信,她晚点审你的稿子。”同时,推送了薛老师的个人名片。

  我迫不及待地加了薛玉玉老师的微信,开启了我的同步之旅。满以为能顺利过稿,没想到老师的回复给了我当头一棒。薛玉玉老师对稿子的意见是:“《话说旅游》刚读完,我就实话实说啦,题目本身大且空,内容太缺乏实质性东西了。这篇不能录用。”我的心凉了半截,失落极了。

  就在这时,又弹出一条信息:“还有其它文章吗?”我的激情又燃烧起来,征得老师同意,通过微信发了一篇《漫话生活》。同时发出一条信息:“老师,给点意见。”我急切地盼着老师的回复,一会儿看下手机,一会儿点开微信对话框。时间一分一秒钟过去了,我以为没戏了。“这篇不错的。几点建议告诉你,供参考。”玉玉老师的回复让我兴奋不已。

  随后,玉玉老师用截屏、语音等方式与我互动,交流文字中的有待提炼和深化的部分。此时,我觉得自己来同步是来对了。

  “总体不错的,截取生活中的小故事,能引起读者共鸣,又可以带来思考,好好修改一下,然后再发给我。”玉玉老师的评价让我信心十足。

  随即回复:“好的,谢谢,感谢老师。”

  “不客气,务必注意一下错别字和标点符号问题,修改到满意了发我微信。”看得出来,玉玉老师对文字的要求是挺高的。这,大概就是同步与众不同之处。

  按老师的要求修改好后于当晚重新发出,本以为隔几天才有回复。没想到11月6日早上7点不到,玉玉老师便发来了修改意见,截屏、语音,一直持续了近二十分钟。果然,验证了我之前的想法。

  我很是不好意思,发出一条信息:“水平有限,让老师费心了。”

  玉玉老师回复:“很正常啦,我每篇稿子都是这样的,争取呈现给读者的是相对完美的作品。”

  难怪,这大约就是“同步悦读”做大做强的原因。

  11月16日,我在同步的第一篇文章《小故事,大思考》发出。一看这标题,便知道玉玉老师的水平确实远在我之上。

  从投稿到刊发,这十多天的时间里,我与总编和玉玉老师又有很多次互动,有咨询何时刊发的,有征求投稿方式的。老师们总是不厌其烦,答疑解惑。

  同步,对我的吸引力陡增。11月26日上午,我又投了一篇小小说《老付的艳遇》。这次老师的回复很简单,只一个字“好”。本以为这样就算过稿了,心中窃喜。晚上,微信弹出新消息,是玉玉老师发的,有十多条,是对字、词的修改。对比着读,效果立竿见影。

  我再一次被震撼,同步,压根是免费的写作提升班。

  此后,我又陆续投了《醉在初冬》等一些列文章。在玉玉老师的帮助下,我的进步很大。到了2020年11月,所投稿子基本不再有大的改动。

  期间,我先后与“逐梦青春”、吴婷老师成了微信好友,时常有互动,总在疑惑或迷茫时得到最好的支持。

  时间很快到了2021年,玉玉老师给我的新年建议很是受用:“这么长时间了,你还是没专心下来,四处投稿,频繁投稿,很难出效果的,也很难突破。”

  乍听上去,有点抵触。静下来细细琢磨,还真是那么回事。

  文章,是打磨才能出精品。

  同步,已经创刊五年了。尽管我来的比较晚,但是我感受到了同步的温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