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小说:邻居汪奶奶 | 金胜

  作者:金胜

  我家的楼下住着一位七十多岁的孤寡老人,我几乎每天都会遇见她。逢上天气好的时候,她会拎着个杌凳子坐在楼下晒太阳。此时的她神态静默而安祥,眼神里看不出一点儿的情绪来,仿佛是看透了岁月的沧桑。

  我和媳妇张经经大清早出去的时候,就会遇上她。

  她正拿了一把笤帚在清扫楼道,把一些纸屑和饮料瓶子扫进簸箕里,一条专门盛垃圾的黑色口袋撂在身旁。

  每逢此时,张经经都会主动打声招呼,问声好。这个时候,汪奶奶就会停下手来,歇歇气儿。她拎着那把笤帚,伸了伸有些佝偻的腰,脸上就露出笑模样来。她有着一米七的身高,却没有了年轻时候的柔美姿态,皱纹纵横的脸上有几块暗褐色的老年斑,仿佛在提醒着人们,悠悠岁月是多么的匆忙。

  汪奶奶非常喜欢张经经,说是从小看着她长大的,夸她懂事乖巧。对于我这个外来女婿,她乍开始是没有表态,我心里清楚,汪奶奶不待见我。

  汪奶奶给予我的评价是缺乏同情心。

  那天的一个晌午,我和媳妇儿张经经从外边回家,在楼下遇见了汪奶奶,她正在跟一个讨钱的老太在嘀咕着说话,似乎是询问着什么。我不经意间瞅了一眼那个老太,她头发花白一脸的苦相,衣著也很寒酸,夏季里穿了件长袖的黑褂子,还打了两个补丁。凭知觉,我认为这是她刻意置办的一副行头。她跟汪奶奶说着话,听口音是外省的,但我分辨不清是哪个地域的。

  汪奶奶对我说,你是当兵回来的人,应当带头做点好人好事,也拿点零钱帮助一下呗,不管怎么样,她的岁数摆在这里呢!然后她就率先从兜里掏出一块硬币来,递给了老太。

  我用鼻子‘哼’了一声,没有搭理她们,径自离去。倒是媳妇儿张经经心眼活泛,赶紧掏出两块钱来,递给了那个老太,算是缓和了一下尴尬的气氛。

  说句心里话,我并非那种冷漠之人。我只是对那些个在小区里转悠的陌生人抱有警觉,持有怀疑的态度,因为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我已经在楼下被人顺走了两辆进口自行车,一辆是粉红色的,另一辆是天蓝色的,而且是眨眼的功夫。汪奶奶不理解我,是因为她不清楚我内心的想法。

  关于讨要‘小钱’这种行为,我曾经也摊上过一件事儿,并且这件事情让我很气愤,而且难以释怀。

  那次我去一个城市为单位出公差,下了火车已经是黄昏时候。于是就在一个路边烧烤摊旁边坐着稍事休息一下,顺便要了十几个烤串,我的包里带了三个易拉罐装的啤酒。

  然后一个衣衫破烂蓬头垢面的男人弓着个腰来讨小钱,估计年龄该是五十开外吧,我把一块硬币递到他那脏兮兮的手上。他又目不转睛的盯着我在吃烤肉串,我的心里就莫名的生出一丝不忍来。

  我给他要了十个肉串,又顺手递去一罐啤酒。他把自己的脏手在那身油光锃亮的黑色褂子上反复地擦拭着,嘴里念叨着,真是好心的人,谢谢了!

  他有滋有味的嚼着肉喝着酒,然后吸了支烟,稍事调整了一下情绪,就突然躺倒在地捂着肚子在抽搐,说是喝了过期的啤酒。这让出门在外的我是手足无措,一时间也想不出个好办法来应付,最后我送他一百块钱拿去治病,算是平息了这场风波。这种事情我懒得跟别人去说,汪奶奶做为局外人,自然是毫无知情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汪奶奶对我的印象也在慢慢地改变。

  那天傍晚我与媳妇儿张经经路过菜市场,在摩肩接踵的人流里就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喊:“经经!经经!”循着声音望过去,看见汪奶奶在一个菜摊上买了两棵大白菜,很吃力地拎着,她让张经经去帮忙。我就赶紧上前去拎着,一路上几个人闲聊着天,帮她把菜送到家里。

  有一天的黄昏我正在厨房里忙活,在炖一只鸡。汪奶奶就站在楼下扯着嗓门在吆唤,很焦急的样子:“经经!经经!”我寻思大晚上的你慌里慌张找张经经干嘛?就从阳台上探出头去张望。

  汪奶奶仰着脸对我说:“你媳妇经经在家没?”我就有点摸不着边际:“在呢,汪奶奶您有事吗?”

  然后汪奶奶就告诉我,家里的自来水龙头坏了,漏水了,让张经经去瞅瞅。

  我心里就有点不痛快,这种修水龙头的事情张经经怎么能够做得来?感觉你明明是让我去,可是为啥偏要喊张经经的名字呢?我对汪奶奶说,这个还是我去吧!然后我打电话给同学赵二,让他拿了工具和一个新的水龙头过来,鼓捣了一阵子总算是修好了。www.qde7.com

  反正就是这样子了,她家里断了电,也会在楼下吆唤张经经。于是我就去帮她换个保险丝。

  有时候我和媳妇张经经也会到汪奶奶家闲坐一会儿,愉快地聊会儿天。从汪奶奶的片言只语中,知道她的老伴是个文化人,曾经下放到农村待过一阵子。

  汪奶奶回忆着往事,说农村人很淳朴,她和老伴都被安排到村里的学校去教书。然后她拿出自己年轻时候的相片,递给张经经欣赏。照片里的汪奶奶是个大美女,穿的是旗袍,一副柔情似水的模样。谈到她的老伴儿,她说身板儿和模样都像我,我打个哈哈,我不喜欢她的这种说法,毕竟不是一个时代的人,感觉这种形容方式不恰当。

  最终我觉得应该为汪奶奶写点什么,她每天风雨不误地义务清扫楼道,事儿虽然很平凡,但却体现了一种良好的社会风尚。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邻居赵爷爷,他鼓励我说,写吧,事迹挺好的!赵爷爷退休前在文化部门上班,发表过很多篇的新闻通讯报告文学还有小说。

  表扬汪奶奶事迹的这篇小文是在市报〈新风赞〉的栏目里发表的。

  拿着这份报纸,汪奶奶笑吟吟地说,上了年纪的人了,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为了活动一下腿脚,可是这一不留神咋就声名在外了呢?然后她就开心地笑了起来。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