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小说:姨婆阿太 | 作者:李顺丽

  作者:李顺丽

  姨婆阿太原名叫竺阿香,浙江宁波人,因为辈分高,和自己的外甥女同庚,所以后来大家都随外甥女的孙女的称呼叫她姨婆阿太。

  姨婆阿太是个苦命人,很年轻的时候,丈夫就去世了。她一个人带着儿子敬良在上海很艰难地生活。俗语说家贫出孝子,儿子从小就很懂事,知道要孝顺寡母,凡事都要和母亲商量。儿子长到十八岁时,眉眼很像姨婆阿太,很英俊,很标致,可以想象姨婆阿太年轻时也是个美人。儿子个头不高,是上海跑马场的骑手,很惹人注目。

  有一次儿子告诉母亲,一位富家小姐看上他了,要和他交朋友。姨婆阿太一听就表示不同意,说门不当户不对,不会有好结果的。敬良一不愿意拂却母亲的意见,二又不忍心放弃和富家小姐的感情,痛苦之下选择了逃避,去了香港,一待就是几年。

  姨婆阿太在上海举目无亲,儿子去香港后不久,大陆就解放了,大陆人去香港也就愈发的不容易了,于是就到了天津,投奔已经在天津落户多年的外甥女(外甥女的两个儿子都在香港成家了)一家。开始的那几年,姨婆阿太的工作都是在家境比较好的人家做住家保姆,有时她会带主家的孩子到外甥女家串门,聊聊孩子们在香港的情况,互吐思亲之情。

  敬良在香港辛勤工作了十年,终于积攒了一些钱,于是在1958年春天回天津看望朝思暮想的母亲了。那时敬良还没有结婚,他的穿戴很体面,头发擦了头油,梳理得一丝不苟。他戴着瑞士的英格手表,用德国产的相机给大家照相,带孩子们去文具店买了很多的文具,大家都舅公舅公地叫他,对他很是稀罕。

  敬良在天津待了几天,就快到五一劳动节了,他决定一个人到北京看看,看看令人向往的天安门是什么样。谁知,敬良在天安门照相时就被捕了,罪名是特务,被判在北京劳动教养三年。其实敬良是个非常老实的人,他根本就不是特务,后来当局也知道是误判,以致劳改队长竟对敬良说,嗨,敬良,你太老实,当初你怎么就承认了呢?

  唯一的儿子,为了到大陆看自己,竟然被捕回不去香港了,姨婆阿太的心碎了。她一个文盲老太太,能为儿子做什么?她甚至都不能在别人的面前哭泣!忍着,忍着,强忍着!有一天下午我正在家,就听见一板之隔的隔壁的屋子有动静。是姨婆阿太回来了,她以为楼上没有人,就没有忌惮地放声大哭,哭声中充满了她的无助,她的悔恨,她的悲愤……

  1960年,全国人民都在饥饿中煎熬,雇佣姨婆阿太的那家人家被赶到乡下去了。姨婆阿太瞬间没有了收入,也找不到人再雇佣她,她被迫回到外甥女家。外甥女家也很狭小,放不下额外的一张床,晚上姨婆阿太睡在半人高的阁楼上。后来姨婆阿太以孤寡老人,没有任何收入来源为由向工商局申请了在中原公司商场附近摆茶摊的执照,被批准。于是不论春夏秋冬日晒雨淋她一直坚持摆茶摊。她的脸上过早地布满了皱纹,脸色也永远是阳光过度照射的古铜色。幸亏她的外甥女和几个南方人的老朋友们经常去茶摊帮她看看摊,她才能有机会上个厕所或去开水房灌些开水。

  敬良劳改期满后被留在劳改工厂里工作,住集体宿舍,每月工资39.5元。劳改当局也退还了当初为敬良保存的现金,手表和照相机,似乎单身汉的生活可以自给自足了。只是这些被释放的人员节假日期间不能到外地,必须待在厂子里。所以敬良一直不能和母亲见面,只是通信,互道平安。

  敬良第二次到天津见到母亲是因为他要结婚了。敬良的老婆比敬良小13岁,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叫玉秀,说得一口标准的北京话。她本来在技校学习,还有半年就要毕业了,经人介绍见到敬良后,说什么也要马上嫁给他,就退了学。

  玉秀的母亲去世得早,继母又生了好几个弟弟妹妹,在家里她实在感觉不到温暖,就想着早早离开家,所以也没有考虑到敬良的政治面貌,政治条件。他们结婚时正是困难时期,当时奶油糖二十块多钱一斤,一桌酒席好几百。好在亲友不多,只办了一桌。酒席上,玉秀的作为有点过,让人不可思议,她竟用油乎乎的手指当梳子,面对着众多的长者,给她的丈夫梳理头发,是秀恩爱还是舍不得那点油脂,想把食油当头油用?我外婆对她的评论是,有点儿十三点。www.qde7.com

  敬良结婚后,租住了一间私人的小平房,每月租金10元。之后的几年中,他们陆续生下了三个孩子,玉秀也从来不出去工作,敬良的那种单位是没有任何福利的,工资也从来没有涨过。居家过日子,这点儿钱天天白水煮白菜都不够温饱。于是敬良卖掉了他的德国相机贴补家用,姨婆阿太也时常用卖茶水赚的钱给儿子寄去接济他们。天津,北京,姨婆阿太和敬良心连心。

  日子过到了1969年,中苏关系紧张,很多单位需要迁往内地,包括北京的监狱和劳改释放犯。敬良临别时,把那块珍藏的英格手表留给了老婆,告诉老婆实在没有钱时就卖了它。不到半年,玉秀就带着三个孩子去找敬良了。她把表贱卖给了她的哥哥,只换成了100元,除了路费和还找人借的钱,所剩无几。

  劳改农场在邢台的贫困地区,交通不便,物产匮乏,玉秀又是一个不会持家的女人,敬良一家的生活永远是入不敷出捉襟见肘,幸亏姨婆阿太时时尽自己所能接济他们,他们才没有被冻死,饿死。

  后来国家的政策松动,允许敬良和香港原单位联系了。敬良经过询问,喜出望外,原单位竟然还要他。敬良把妻子儿女留在了北京,只身一人去了香港工作。他不但每个月都寄钱给玉秀,也能够保证姨婆阿太的生活所需。老年的姨婆阿太终于结束了摆茶水摊的困苦生涯,她常常去老朋友家串门,显摆敬良给她从香港寄来的东西,告诉大家敬良给她寄的钱她都花不了,那自豪感,溢于言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