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纪事:森山圣水有王陵

  黑山、巴尔虎山和圣水泉,它们在辽北沈阳市法库县的西北,我的老家所在。

  辽河右岸,是片广袤的陆地,往里延伸一百二三十公理,在从远方蜿蜒而来的两条山脉,长白山山脉和阴山山脉的余脉握手的地方,便是人烟稠密物产丰富,生活蒸蒸日上的法库县,法库,满语有“鱼梁”之称,鱼梁鱼米之乡。

  在法库西北二十公理处,有两山一水,成三角形,间隔都不足千米。山,是巴尔虎山和黑山,这是两座蕴藉丰厚的山,但较之多岩的巴尔虎山,这黑土垒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黑山更具盛名,所以这里特别说黑山。黑山海拔三百四五十米,与下文说的水南北相望。水,叫圣水。水源自身边的一眼泉,称圣水泉。黑山的“黑”即指本身的颜色,又有莽荒、蓊郁、浓重、丰厚之意。而圣水泉更有慰安人心的传说,说这泉是龙王垂青这里,特赐给这里的人们一泉祛病降灾的圣水。

  黑山何时崛起,龙王发轫圣水又在那刻,都无从考证。只知道一直以来山清水秀滋养润泽着这里的土地和土地上的人。

  让历史的镜头回放到三百年前。

  黑山,绿缛繁茂佳木葱茏,蝉噪林静鸟鸣山幽。一年四季各有不同的景致,比如七八月份,雨量充沛,漫山的松、柏、橡、榆、槐、桑、梨、枫、杨、柳,还有山楂树,山丁子树,还有叫不出名的树,还有以榛子为主的多如牛毛的灌木丛,枝繁叶茂,绿荫砸地。树下,松蘑,榛蘑顶着帽子来凑热闹。草间蝈蝈“啯”“啯”“啯”歌声嘹亮;蛐蛐“嘘”“嘘”“嘘”曲调动听。蝉“吱”“吱”“吱”乐音悠扬。这三大高音和树尖飞翔的鸟的鸣叫是一场盛大的交响乐。还有金秋十月,秋高气爽,野果成熟,十里芬芳。嗬,黑山!千般姿态,万种风情,次第呈现百花争艳、百鸟争鸣、百虫齐吟!间或野鸡,山兔,松鼠,狸狐的影子划过。一年四季上山的人络绎不绝,春挖野菜夏采桑椹 秋捡蘑菇冬逮野味。

  好一座黑山!

  圣水泉呢,泉眼绵绵不绝地涌、涌。溪水日夜不息地流、流。这溪水,无风仿佛温软娴雅的少女,有风“喷珠屑玉水澜翻”。溪水晶莹剔透,水草漫溯,湾了几湾向西河套汇过去。人们崇拜这水啊,总在劳动间隙从数里远走过来掬一手水,咕嘟咕嘟一阵,甘冽沁心润脾,然后沾一些洗洗脸,然后舀一点回家。泉边的人总是源源不断。

  虽然人烟稀疏,依山傍水也自得其乐,虽然寂寥闭塞一些,且也有滋有味。如果没有后来的王爷寻陵,这里也许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

  数千年封建社会的权贵们,死后讲究“圣天子孝先天下,首重山陵”,皇上不必说,王爷也是要动用人力物力寻山觅水求葬身,希冀黄泉之下要与自然川流共和谐,愿地面之上墓冢清气上升,护佑子嗣,说不定到了哪一代皇权绝顶。

  成吉思汗第二十一世孙,清朝达尔汉亲王满珠习礼的孙子,达尔汉王和塔的长子,蒙古族科尔沁左翼中旗达尔汉亲王班第,逝于公元1710年,在他病入膏肓之前,就有一批人马周游全国寻陵位。这帮人里有文臣儒生,擅长看风水察地貌。他们年初出来,走了七八个月了,跋山涉水筚路蓝缕。随后这对人马踉跄着走近黑山圣水间。

  他们来到这里踟蹰不前了,这里的山这么云深叠翠,这么充实厚重!尤其那座黑森森的山,仿佛大地上立着一位深藏宝物的巨人,那清凌凌的水,多像一条祥龙啊!

  山环水绕,山水如画。绝了!妥了!“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王爷的陵就是这了。

  接下来一部分人回去禀报,一部分人留下定位置,筹备建筑陵寝了。他们在黑山脚下选了前有照后有靠的最佳位置,挖土运石,班师筑建。

  黑山圣水沸腾了,百姓哗然了。人们经历了空前绝后的特大盛典。可开了眼界喽!“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王爷离世,一支送葬队伍长达数里。从京城出发,前有领幡后有仪仗队,举着各种纸扎的“烧活”,杠夫;家眷兵勇,车轿。沸沸扬扬浩浩荡荡连绵不绝。历经多日到到达。那场面那气势无法形容啊!祖祖辈辈哪见过这世面啊!后来班王爷妻子端敏公主离世,又是一场声势浩大葬礼。

  黑山圣水有了王爷陵可出大名了。从此“王爷陵”不可一世地成了这里的称呼。山以陵荣水以陵美地以陵名,外面的人对黑山圣水间再度刮目相看。

  王爷陵瑞气升腾灵光闪烁,玉树临风迎瑞纳福。嫁娶都向王爷陵,出靓男俊女才子佳人的好地方啊。以后人们出门在远处被问起来处,说法库或法库黑山圣水泉一带的人们往往摇头茫然,若说王爷陵法库的,啊,知道知道,风水宝地来的人!听 母亲说大哥二哥小时她领着去太姥家,左邻右舍乡亲都像看稀罕似的兴奋着过来瞧,啧啧赞叹“山陵上的孩子又俊又有灵气呦!”

  现在,王爷陵村温项马韩姓是大户。三百年前这四个姓氏代表四个年轻壮汉,他们是随班第王的灵柩过来护陵的。护陵是终生职务,他们住在祠堂落地生根娶妻生子。后来这四人演变成四大家族,成为自然村落,其中温氏是我先辈,人丁最旺,我父亲那辈是温氏十二世孙。至于别的姓氏都是后来慕名搬迁来的。

  王爷陵,王爷陵!

  但是遗憾啊,护陵人百年了,以后就渐渐没人管陵了。那些流着劳动人民血汗,象征清文化,具有重要考古价值的例如丧葬礼仪、建筑规制、宫廷秘事等的陵寝一点点被破坏,最终荡然无存。最早,陵墓的砖石木器和陵寝室里丰厚的陪葬品,让无知又自私者觊觎。后来胆大的开始拆砖破墙往自己家运,盖猪圈鸡舍甚至正房。到后来有人敢盗墓。有带头的,人们就趋之若鹜了,十几年功夫王陵就面目全非。时间到了“文革”更招致前所未有的洗劫,王爷陵址彻底成了废墟,后来凑成生产队的土地亩数种了庄稼。连村名“王爷陵”也改成“红色”的了,叫起“前进”。直到文革结束才恢复过来。父亲说我太爷爷小时,这些陵寝还有模样呢,有院落像有钱人家的深宅大院,墓道和墓室圆顶都有印象,盛夏的晌午蛇出来在墙角晒鳞,甚至爬到滑滑的宽宽的长满青苔的墙头上去。以后就被无情摧毁了直至了无痕迹。历史就这么被狂佞践踏,后又被政治愚弄。王爷陵的殇今天已无法复原,悲哀!悲哀!

  春秋交替,往事都已写入历史,是喜是忧是悔是恨自有评说。现在,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村庄发生很大变化,纳入了太多的现代化元素。平整的板油村路,漂亮的民宅……政府也都重视了挖掘地域文化,总在捕捉历史的韵味。近几年在黑山铺了达顶的石阶,山上建起亭子,立起醒目的牌子,牌上讲着班第王的生平。

  森山圣水养育一方,又因王爷陵蜚声四野。纳山水之灵气,秉王陵之祥瑞,今天的王爷陵依旧山清水秀,物庶年丰。自新农村建设以来,王爷陵村历次被评为科技致富先进村,种植业养殖业发展迅速。圣水泉正在开发。

  王爷陵的未来更美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