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小说:外来户老王 | 作者:夏华

  作者:夏华

  一村子人姓张,唯独老王一家人姓王,这个老王是村子里的外来户。

  老王什么时候落户到村子里来的,说不清了,只记得土地下放时,他就是村子里的人。

  村子是一个不大的村子,十几户人家,七八十口人。这里的张家是一个先祖,到这个年月,几十口人还能排出不同的辈份来——子侄爷孙。这些人在一起,说话得有分寸,大集体时,一村子十几个劳力在地里干活,侄媳妇遇见叔公公,放屁都得存住气。就在这个时候,老王搬进村子里。在村子里谁都和他论平辈,一村子人都把他看作取乐的对象,有事没事都和他调侃、逗乐。

  这个村子静卧在河湾里,土墙,瓦房,树上黑乎乎的喜鹊窝。炊烟起了,刚露头便被风吹散了,柴禾的香味儿绕来绕去。奶林子毛蛋子他们,野狗一般在田野里转悠,原来打算去王家自留地里偷萝卜,奶林子说那里的红皮萝卜又大又甜。唉,最终还是晚了,王家的萝卜早已收拾干净。孩子们除了拔一把甜草根外,一无所获。甜草根,好吃,但不顶饿。孩子们就商量合伙欺负王家孩子。

  老王娶了个媳妇是秃子,知道她娘家姊妹几个也是秃子,没头发,就唱着歌谣骂道:“大秃子病了,二秃子瞧;三秃子买药,四秃子熬;五秃子死了,六秃子抬;七秃子挖坑,八秃子埋;九秃子坐在地上哭起来,十秃子问他为什么哭?九秃子说,五秃子一去不回来!”

  王家大人们听到了,也把一群孩子们没办法。.

  村子里有宽展的土地,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接纳了王家一家人。这个老王腿短,胳膊短,脚小,脸盘圆,属五短身材。他身小力薄,下地干活不抵一个女人,别人担粪满满两箩筐,而他担两个半筐粪就摇摇晃晃,别人干活走路箭步如飞,而他走路母鸭子围蛋慢慢吞吞,干活远不如一个婆娘家。

  老王媳妇是个大个子,胳膊粗,腿粗,人称女汉子。大集体时,他和媳妇干活挣同样多的工分,两口子常受村子里人戏弄和笑话。

  五短多贵,老王下地干活不咋样,而他却有一项绝门手艺——剃头和理发。传言他是跟祖辈干剃头挑子学会的,又说他曾是国营理发店里的理发师,因调戏同行女人而被清退了。他那古铜色的脸上,严肃的神情,完全一副生活逼迫的样子。其实,他本分厚道,手艺精湛,言语平和,技术堪称一流。他家有一套精制的剃头理发工具,如剃刀、推子、剪子、围脖罩衣和毛巾,他时常用一块干净的帆布布包裹着,放在家里最隐密的地方。

  外来户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再加上干农活又不是把式,常常被人家的戏弄,他是靠那些剃头理发工具在村子里站住脚的,而后有了立足资本。

  大集体时,下地干活,谁的头发长成了荒草,就对他吱一声:老王!后晌把你的家伙带上。后半响,干活人中间歇息,地边的核桃树下,人坐在石头上,刀布挂在树枝下,老王就开始收拾了。剃光头,理短发,三七分,刮脸,都不在话下,况且,那时候的人都不讲究。

  村子里,谁家小孩子的头发长成了长毛,小孩妈见了老王就问:

  “他叔!啥时间有空,给我狗蛋头发理理!”

  老王满脸堆着笑,连说几个“中!中!中!”

  吃过午饭,老王就来了,他腋下夹着理发用的帆布包,上门理发,服务周到,一说百应,不敢不周到!不敢不热情!

  小孩怕打针,只要说医生来了,小孩就往妈妈怀里钻。

  有的小孩还怕理发,见老王夹着包包来,赶紧往妈妈怀里钻,钻也没有用,小孩妈用两条大腿夹住孩子两条小腿,用胳膊抱住身子,不让动。孩子又哭又嚎,撕打抡锤,跟杀猪一样。还得有人帮忙,摁住孩子头,这时老王理发开始运作了。手动推子在头上咯哒咯哒走,如同收割机在麦田里收麦——噌,噌,噌。

  听着那利飒飒发断之音,挨头皮还没吹过一阵爽柔的溜溜风,真是享受哩。

  小孩子渐渐地不哭不闹了,大人们都松散开了手。小孩子闭上眼睛,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只待心情放松,信马由缰。

  妈夸儿子说:“看我狗蛋多乖!”

  推子在头上走,孩子在怀中睡。推子走在左边,小孩头偏向右边,推子走在右边,小孩头偏向左边,小孩理发变得极其配合。蝉在树梢上鸣叫,几个人在树下和老王闲聊,头发越理越爽快,头发越剪越利落,小孩子陶醉在理发的美梦中。

  就这功夫,三五分钟,老王撤去一应物件,用毛巾在小孩衣服上打了打,吸足了气,向小孩脖子里猛吹两下,手摩挲着孩子头,说:狗蛋对嘞!妈妈松开了手,狗蛋像逃出笼子里的鸟,哧溜一下蹿入林子里,找同伴玩去。

  最后,只剩下老王拾掇工具,一站大半天,力气工夫全白搭!更别提钱的事。

  村子里的这些人,妇孺老少,驴蛋狗剩,都经历过老王年轻时理过发,因为那时他是外来户,没根基,孩子常受人家孩子欺负。

  土地下放后,责任田分到一家一户,村里人不在一起干活,各有各的活计,考虑到老王忙,不想麻烦人家,村里人都到王家借剃刀、借推子,老王有求必应。借来工具,一家人互用,女人给男人理,男人再给女人剪,多数人不讲究,而对于小孩子,无论怎样用心,都达不到老王理发的效果,小孩不是哭就是闹。偶尔,还有人抱着孩子找老王,老王仍然是不厌其烦,用心服务。

  又过了几年,老王的女儿许配给村里张支书的儿子,有了靠山,腰杆子硬了,村里人再去借剃刀、借推子,老王就说:“坏了,坏了”或者说:“不借,不借”。有人再去让他剃头理发,他就说:“老了,老了,不干了,不干了”。

  村里人聚在一起议论说:现在的老王不是年轻时候的老王了,老王腰杆子硬了,翅膀也硬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