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小说:媒婆 | 作者:陈平均

  作者:陈平均

  在一个家庭里,没有比儿女成亲更重要的事儿了。在乡下要想找对象,多数男娶女嫁是要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于是民间便诞生了一种职业叫媒婆。在我们那里,叫媒婆的不多,常常叫媒人。在生活圈里还真认识三四个媒人,专门从事说媒的行当。

  在这三四个媒人中,有一个最有套路,人们习惯叫她百灵鸟,长得个高微胖,留着一头短发,从认识她时四十多岁到现在将近七十岁,除了显老外,身材几乎没怎么变样。她说着百家话吃着百家饭收着百家礼,能在媒人行里出类拔萃,肯定有她的过人之处,毕竟哪碗饭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吃得了的。

  别看她嘴皮子利索得像个百灵鸟,却大字不识一个,兜里随身携带一个记事本,上面的记号模模糊糊、密密麻麻,既像蜘蛛网,又像八卦图,恐怕连懂甲骨文的文学大师郭沫若再世,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可她说媒的成功率不是吹牛,用她自己的话来说,经她手说的媒,只要对上眼的,不管是青年,还是中老年,没有一个跑路的。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农村一部分人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千方百计想要个男孩,造成了男女比例失调。有好事者统计,二十五岁以上没娶媳妇的单身汉村村都有,只不过是大村多小村少罢了。百灵鸟以实战经验列举:90后男孩娶妻比80后要难,95后要比90后更难。用一个粗俗的比喻,目前三个小伙子合娶一个小姑娘了还找不到头呢, 真应验了“一家女百家问” 。

  说媒里的故事套挺多,不是随随便便拉一个人就能当媒婆的。百灵鸟说女方要彩礼少的或者不要的,婆家反而不珍惜;要得多的,婆家就当成公主看待,怕过不下去了,鸡飞蛋打。就像他们给答谢礼一样,顺顺当当成婚的,婆家会觉得给媒人钱多了心里不平衡;波波折折把腿跑断终成眷属的,反倒千恩万谢。过去答谢媒人是礼品(物),现在都变现了,看男方家庭条件和说媒的难易程度,基本上是几百到几千不等,偶尔也会上万。

  百灵鸟的老头是企业职工,每月退休金涨了几次不过才两千元多点,还不够她说一个媒的跑腿费呢。这几年她老头自告奋勇当上了她的助理,百灵鸟只让他骑电摩当司机,不让他动她那个密码本,她说只有自己画得记号自己才能看明白。由于百灵鸟的名声在外,多数是别人来求她,尤其是春节前后达到高峰,门前车来人往,络绎不绝,多数是中老年妇女,身边的小伙子,可能是她儿子,也可能是她孙子。这些人多数是提前来拜访预约的,就像医院看病需要挂号一样,百灵鸟会把他们的诉求记在小本本上。

  百灵鸟说,乡下不比城市,不单要看人,还得看家庭状况,公婆岁数太大不行,要没病没灾,老公公还能打工挣钱,老婆婆还能在田地里翻几个跟头。这样说吧,如果人家小姑娘喜欢斯斯文文的,就介绍个戴眼镜的;喜欢打打杀杀的,就介绍个留长发或纹身的。百灵鸟说主要靠嘴皮子,要对症下药,必要时能把方的说成圆的,能把瘦的说成胖的,说亲对象和家境都要往上拔高三寸。双方需要什么类型的,她小本本上都有。

  你别小看她那个小本本,关键时候还真起作用。有一年,一位妇女领着她儿子来求百灵鸟说媒,这个小伙子家庭条件还不错,就是有点木讷,不爱说话,高不成低不就,一耽搁就到了二十八岁,在乡下可算是大龄青年了。她翻看记事本,里面记着二十多年前某村某家生过一个女孩,腿有点毛病,第二天她老头驮着她直奔那家去了,正好姑娘订亲又退了亲,一撮合,别说,还真成了,小两口恩恩爱爱,还添了一双儿女。二十年前谁家生个闺女,她都记在小本本上,我们该不该为她的这种敬业精神鼓鼓掌呢。

  上边这对能成,百灵鸟拿的那份谢礼简直就是老天爷赏饭吃,但接下来这个故事就有难度了。山里开选矿的老板三十八岁那年,遭遇妻子病故,还留下一个男孩。后来在县城宾馆吃饭时看上一个二十二岁服务员,开始姑娘不同意,他就用金钱砸,加上甜言蜜语,居然攻破了山头。郎情妾意后,女方家长坚决不同意,理由是小老板比女方父亲只小六岁,双方年龄相差太大。小老板找到百灵鸟,许重金相托,找上门的生意,百灵鸟自然大包大揽。

  老板就是老板,离出门先撂下了五千元,说只当是预付的饭费、电话费和跑腿费,成后再给一万元答谢礼。百灵鸟雷厉风行,第二天就直奔女孩家里去了,刚开口,女方家长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一样。她苦口婆心地说:“人家大小是个老板,可是有钱的主,要不是二婚,你家闺女能高攀上吗?”她又耐心替他们算了一笔账:人家小老板城里有房,你家闺女一结婚就到城里住上了小洋楼;她又伸出两个指头,说人家彩礼钱不少于这个数;人家还说到时候你家儿子结婚差的钱,他全包了……有影的事没影的事,她一股脑儿先替小老板说了。

  百灵鸟像所有媒婆一样,一凭嘴,二凭腿,三凭功夫,一趟不行就跑两趟,两趟不行就跑三趟……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女方母亲先松了口,父亲看母女俩站到了一条战线上,纠结多日后也点了头。小两口结婚后又生了一个儿子,也正如百灵鸟说的,女方弟弟结婚时,姑爷帮了很大忙,并且弟弟的对象也是百灵鸟说的媒。

  百灵鸟撮合成了多少对鸳鸯,恐怕连她自己也记不清了。经她手说成的姻缘,以后日子里有个磕磕绊绊,打打闹闹的,都乐意找她来调解,这也算是售后服务吧,替乡村调解员把活都干了。可别说,吵得再凶的夫妻,经她一套说词,都能服服帖帖,继续把日子好生过下去。

  媒婆作为一种职业,虽未列入三教九流,但有时候的作用不可或缺。她们谨记着行规——“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找对象也好,夫妻闹矛盾也好,去找媒婆,总比去拜虚无缥缈的菩萨要好的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